东方今报·猛犸新闻记者 付雨涵实习生 尚娇娇/文图
【人物名片】
张敬申:1991年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,201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,硕士研究生,他在比赛中获奖,萌生创业想法,目前是河南高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EO,郑州源致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。
【人物故事】
如果说人生是在不停地升级打怪,那么27岁的张敬申绝对属于“一路开挂”型,他是校园里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,是同学眼中的“学霸”、老师口中的“优等生”。研究生未毕业时就已经创办两个公司,身家上千万。他身上有着“90后”敢拼敢闯、坚持不懈的特质,投身环保事业、做“碧水蓝天”的守护人是他一直以来不曾改变的梦想。
瞬间一: 比赛获奖萌生创业念头
2014年4月,张敬申考取了郑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,主攻水污染治理。在校期间,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“学霸”,几乎包揽了所有奖项奖学金,但却不甘心只做“学霸”。
2014年6月,中国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如期开幕,他和团队共同研发的“复合生态废水处理技术”荣获大学生优秀项目奖,正是因为比赛获奖让他信心倍增。如何让这项技术市场化,获取更多的价值?张敬申和团队陷入了思索中,在导师的指导和鼓励下,张敬申决定创业,并在2014年9月3日,注册郑州源致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。
2015年,张敬申带队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竞赛,凭借“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与运营推广”项目拿下企业组优秀团队二等奖,同时,他和团队研发的“污泥生物脱水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”获得团队组二等奖。在郑大校长刘炯天院士的支持和建议下,同年12月,河南高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。
“源致和”主打水处理和土壤修复,高航环保致力污泥处理和再利用,适逢国家政策利好,环保产业处于发展黄金期,张敬申对公司发展充满希望。
瞬间二: 成长机制
打开人员流失困顿
从“学霸”华丽转身开公司,搞管理,事事亲力亲为,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,单就人员流失方面,就让张敬申颇为头疼。
“源致和”成立之初,公司规模小,业务量少,人员待遇跟不上,新员工刚培养上手,便离职了,“项目没人跟,公司留不住人,头两年确实很困难。”张敬申说。
“我们有技术,市场有需求,效益应当是非常可观的。”尽管张敬申对未来充满希望,可眼下的困境让他开始思索求变之道。他尝试给员工租房,鼓励员工考证,评职称,在职业发展上给员工清晰的规划,建立考核奖罚制。
这一招果然行,吸引了不少优秀且忠实人才,人员流失现状得到有效缓解。
瞬间三: 三年时间
打造全新产业链
跟“半路出家”做环保的企业家相比,张敬申身上有股浓重的学者风。他说,他是高校走出来的学院派,赚钱不是最终的目的,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将所学和科研投入市场,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。“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,守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。”
正是这样的初心,让张敬申一直坚持到现在,公司也从成立之初仅有一个设计部,“拼”到现在能够掌控一个工程项目“总包”,短短三年时间,他和团队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。也正是这样的初心,团队科研创新成果屡屡获奖,他和团队也入选“智汇郑州.1125聚才”计划。
有人说,环保从业者是“医生”,只不过救治的对象是黑臭的水体,受污染的土壤,头顶灰色的天空……在张敬申看来,搞环保做的是良心活儿,关乎的是后代子孙的福祉,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策。“每次看到浑浊的河道,经过我们治理后,变得清澈了,没有异味了,那才是内心最骄傲和激动的。”
三年时间,不足以让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,却足以让他和团队根植环保,深耕不辍。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四个人到现在30余人,一路走来,张敬申经历过成功的喜悦,也感受过陷入困顿的沮丧,但他都没有想过要放弃,始终催促他奋勇前进的是“科研、创新、创业”的目标,和奋战在环保一线的赤诚情怀。
【新年愿望】
2018年一定要完成这两个“小目标”
在“学而优则商”的时代,张敬申不愿做一名只向钱看的商人,他曾说,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中国优秀企业家,能够为中国的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应对之策。为此,他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些“小目标”,一步一步攀登,缩短梦想的距离。
他说,2018年他要考取“注册环评师”和“一级建造师”证,业余时间要为考博做准备,同时,他要把公司水污染治理系列产品推向市场。“这两个小目标,是一定要完成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