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铭义孔子学院开讲“中国传统书法与水墨画”
2025年11月22日,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中国理解讲座“中国传统书法与水墨画”,讲师为著名书画学者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刘铭义先生。
















刘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书画同源、中国传统书法、中国水墨画、书法入画。 通过刘教授的讲解,使我们懂得了书与画均源于原始象形符号,古代的象形文字(如甲骨文)就是简单的画,以后的文字由繁到简的形象化发展,书和画才分离,演变成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。而中国传统书法则是由笔法和字形组成,笔法的产生,源于毛笔在纸上的书写时笔与纸(早期含麻的纸)产生了涩力,墨难入纸,达不到用竹简所书写的光润字。之后,蔡邕(东汉名臣,文学家、书法家)《书论九势》中提出“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”的中锋用笔法,解决了墨入纸的问题;东晋王羲之开创了“侧入笔中行”的笔法(侧入转中锋用笔),这种笔法提高了书写速度,使点画更加灵活、富有韵律,王羲之将文字转化为有生命的书法艺术,将书法艺术推向高峰。中国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绘画出的画。水墨画的笔墨是指用笔、用墨(色彩)的方法:用笔有中锋、侧锋、逆锋、点染、皴擦等多种技法;用墨有黑色墨、石青、石绿、朱砂等。水墨画中的笔墨运用极为重要,要笔中有墨,墨中有笔,笔墨中的干湿、浓淡要变化自然。在水墨画中又分工笔、写意,这些构成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绘画艺术。 书法入画就是书法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,在水墨画中的苔点、树叶、石纹等,不再是被动地“点染”,而是像书写点画一样,带有明确的起笔、行笔和收笔的动作。水墨画的艺术高峰在宋元,正是因为宋元水墨画吸收了书法用笔,从而丰富了水墨画的线条变化, 使画面增加了韵律和情趣。
刘铭义教授还现场示范书画,我们也一睹艺术家笔下高深的功力,更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!






